生態護坡分析。
1.1生態護坡分類。
(1)人工種草護坡是傳統的邊坡植物防護措施,通過人工在邊坡上簡單地種草。多用于坡度低、坡度慢、適合草類生長的土質路障和堤防坡防護工程。
(2)液壓噴播植草護坡是近十年來國外新開發的邊坡植物保護措施。它是將草籽、肥料、粘合劑、紙漿、土壤改良劑和色素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中混合水,通過機械加壓噴射到邊坡上完成植草施工。
(3)客土植生植物護坡是將保水劑、粘合劑、抗蒸騰劑、團粒劑、植物纖維、泥炭土、腐殖土、緩釋復合肥等材料制成客土,經專用機械攪拌后附著在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層,然后將所選種子與木纖維、粘合劑、保水劑、復合肥、緩釋營養液混合后噴入坡面客土層。
(4)平鋪草皮護坡是傳統的邊坡植物防護措施,通過人工在邊坡上鋪設天然草皮。
(5)生態袋護坡是一種用人造土工布制成的生態袋,植物在裝有土壤的生態袋中生長,從而保護和修復環境的護坡技術。
(6)網格生態護坡由磚、石、混凝土砌塊、現澆混凝土等材料制成,在網格中種植植物,形成網格和植物綜合護坡系統,既能起到護坡的作用,又能恢復生態,保護環境。
1.2生態護坡的局限性。
與傳統的河道護坡方式相比,生態護坡技術不僅具有提高岸坡穩定性、滿足城市河道防洪排水、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還體現了水土交換、人為硬化河道生物滅絕、河道臭味、河道自然凈化污水的能力、現代城市親水的概念
1.3正確認識生態護坡。
1.3.1生態護坡與傳統護坡沒有完全對立。
部分生態護坡也是在傳統護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傳統護坡中的干砌塊石護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自然的自我修復,與自然形成了新的平衡,就像天然土坡一樣,它還生長著植被,還具有生態護坡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平衡在新的條件下重建是自然規律。只要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傳統護坡就不會與生態護坡完全對立。
1.3.2生態護坡不等于景觀護坡(植被護坡)
目前一般認為生態護坡是植被護坡,這種觀點不準確。通過對水庫或湖泊的觀察,可以發現水面線和岸坡植被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水平分隔帶,它是由水面線的升降引起的,植被通常位于水面線以上。河坡也是如此,植被的生長受水位、季節、溫度和雨量的影響,在河坡上呈水平分布,與湖泊材料有關,但即使是天然土坡,在一定高度下也不能布置植被護坡,特別是在大江大河。因此,可以說景觀護坡(植被護坡)只是生態護坡之一。
1.3.3生態護坡不能有效地解決河道污染問題,
河流水污染主要來自城市房屋排放、農田化肥農藥、大氣酸雨等。沒有哪個國家主要依靠生態措施來減緩或消除水污染。例如,在英國倫敦泰吾士河兩側建設了數百家污水處理廠,使河水變得清澈。因此,生態護坡自然凈化河道的能力是有限的。建設生態護坡不能夸大其自凈能力,也不能指望它來處理污水。
傳統型向生態型轉變的主要途徑及建議。
2.1路徑。
(1)傳統護坡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坡面安全穩定,但坡面是無聊的灰色。所以我們的轉變方式就是如何讓坡面有植物生長條件,建立植物生長載體。
(2)對于淺層防護護坡、砌石護坡、擋土墻護坡和噴霧混合護坡,最常見、最經濟的綠化方法是在坡腳和坡頂植物種植槽,分別種植攀援植物和懸掛植物。
(3)對于框架護坡,可采用類似土工格室植草護坡的方法,在其框架內種植草(灌木)或草皮,當然也可采用攀援植物或垂吊植物。
2.2建議。
(1)政策支持。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建設傳統的防洪護坡工程。推廣新技術和創新成果必然會遇到這樣的阻力。因此,必須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以確保新一代護坡技術的廣泛應用。
(2)注重具體設計和宏觀視野。
護坡設計看似簡單,但要想制定出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的優秀方案,就必須融合工程師、藝術家、經濟師和環保人員的思維。這就要求在具體設計中加強學習,了解我國發展中應遵循的模式、能耗、礦產總量和污染排放處理。
(3)重視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
護坡是一項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進國外產品,經濟上極其不劃算。中國是一個治水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江堰、靈渠、大運河等一批古代優秀水利工程證明了中國人的智慧。所以要重視科技創新,充分調動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護坡產品。
三是結論。
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今天,邊坡治理也從過去只注重安全和經濟的治理模式轉變為保持邊坡自然特征的生態模式。但不能片面追求生態效果而采用生態護坡,也不能只注重防洪安全而采用傳統護坡,要多進行調查,結合工程實際,選擇合理的護坡形式。